杜甫的坎坷一生
1.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
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
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2.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
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
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
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3.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
后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一生共分為哪四個時期?
杜甫一生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擴展資料
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事跡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形容杜甫的一生的詩句
1、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2、登岳陽樓唐代: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譯文?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愿終于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3、旅夜書懷唐代: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譯文?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4、登樓唐代: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譯文?繁花靠近高樓,遠離家鄉的我觸目傷心,在這全國各地多災多難的時刻,我登樓觀覽。
?錦江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古往今來,千形萬象,變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極星一樣最終都不會改換,西山的寇盜吐蕃不要來侵擾。
?可嘆蜀后主劉禪那樣的昏君,仍然在祠廟中享受祭祀,黃昏的時候我也姑且吟誦那《梁甫吟》。5、對雪唐代:杜甫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譯文?悲嘆痛哭的是數萬戰死的將士,懷愁吟唱的是獨坐床邊的杜陵老翁。
?亂云低垂籠罩著淡薄的暮靄,急雪翻騰回舞于凜冽的寒風。?瓢已丟棄,酒杯中再無滴酒,爐內無火仍映得眼前一片通紅。
?數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斷,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著字。
杜甫的軼事
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他所處的時代,是唐帝國由勝轉衰的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755年的安史之亂是這一轉變的關鍵。他經歷了亂前的開元盛世,也經歷了亂后的全部過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時代息息相關的。他和人民共度亂離的生活。這就使他能深刻的描繪出那個苦難時代的生活圖畫。而詩,便是他有利的武器
杜甫出生一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一生可分為四期。35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游歷時期。35--44是困守長安時期,是安史大亂的醞釀時期。35--48是陷安史叛軍與為官時期。是最劇烈的時期。759年是漂泊西南時期.
安史之亂中杜甫曾任華州司功參軍,從洛陽趕往華州時寫《三吏》,《三別》然后棄官。到秦州,難以度日,又聽說成都有親戚,老友高適也在四川,于是再次踏上漂泊的旅途。肅宗上元元(760),初夏的一天,成都西三里的地方,一座不太簡陋的草堂剛剛建成。主任選擇建房地址是費了一番苦心的,東邊有清澈見底的浣花溪,南邊有紅蓮放香的百花潭。西邊可以遠眺山顛終年積雪的西嶺,更妙的是,草堂就建在一株高大的楠樹下面,亭亭挺立,據說有200年的歷史了。此后一年的多時間,杜甫的生活是閑適的。心情是平靜的(這在杜甫的后半生中是僅有的一段時期,此后他一直生活在極其困頓的境況之中,讓我們先非常珍稀的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吧。我寫到這里百感交集)。在風和日麗的季節,他常常捧著一卷書,在楠陰下,吟一會,寫一會,然后傾聽楓葉的低吟,燕子的絮語,翠竹的和鳴。他也經常拄著一個藤杖,走到溪邊江畔,看出水的紅蓮,逐浪的白鷗,漁人的網罟,賈客的商船。他熱愛大自然的美,不管是絕岸頹峰的氣勢還是飛鳥的輕盈,蝴蝶的翩前(足遷),野花的幽香,他都熱愛。他的朋友也慢慢多了起來,詩人,文人,畫家,隱士,僧侶,但是最多的還是那些田父,野老,花農,以及左鄰右舍。
可惜好景不長第二年夏天天的一個夜晚,風雨驟至,將那棵老楠樹連根拔起。八月的一天下午,大風怒號,又將茅屋吹破,后來在鄰居和朋友的幫助下才重修好茅屋。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年12月嚴武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此前老友高適代理一段節度使),大地回春,草堂同它的主人一樣,重新煥發出青春的光彩。遺憾的是這年四月,玄宗和肅宗先后死去,代宗即位,召嚴武入朝,接著四川又發生了叛亂,杜甫只好趕到梓州。結束了在草堂的第一階段的生活。
763年他聽說安史之亂已經平定,寫下“平生第一快詩”《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但是當死仍然到處有軍閥割據,杜甫回洛陽仍然沒有歸期。當他準備冒險出川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消息,嚴武重回四川任劍南節度使!嚴武邀請杜甫到他的幕府工作,他答應了。后來嚴武又向朝廷推薦他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不久杜甫因為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做好工作很慚愧,多次請求辭去職務,嚴武答應了。草堂用他固有的風光迎接杜甫的到來,他又過了一段自己看來神仙般的生活,散散步,喝喝酒,寫寫詩,盡情追求大自然賜予他的美的享受,他打算長期住下去,只是偶爾才想起他隱藏在心中的東游計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草堂的風光這樣迷人,嚴武的情誼更是他不忍離開,但是他還是希望有一天能重溫青年時的舊夢。 4月的一天噩耗突然傳來,40歲的嚴武突然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得另謀出路。此后杜甫流落夔州,出四川到岳州,寫下“昔聞洞庭水”淚灑岳陽樓。順湘江而下,到潭州,到郴州,走到耒陽時,郴水大漲,進退兩難,杜甫的生命也到了盡頭。
一葉扁舟,載著這位創作了1400多首驚風雨,泣鬼神詩篇的詩人, 在寂寞的湘江上繼續北行。歌聲漸漸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上,消失在廖廓無際的太空之中,詩人終于停止了他那感人至深的歌喉。
只有萬古青蒙蒙的群山,永遠伴隨著他--------那個最偉大時代的最偉大的歌手和他的歌聲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杜甫的一生最風光的時刻,杜甫的坎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