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雨霖鈴賞析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p>
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皩﹂L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岸奸T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p>
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
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
“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
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岸嗲樽怨艂x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潯币晦o,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
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
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
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p>
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按巳ソ浤辍彼木?,改用情語。
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
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求柳永的10首詩 并鑒賞
(一)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3]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4] 苒苒物華休。
[5] 惟水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6] 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妝樓颙望,[8]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9] 爭知我,[10] 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
[11] 【注釋】: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
《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后共八韻,故名八聲。
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对~譜》以柳永為正體。
九十七字,平韻。 [2]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3]凄緊:一作“凄慘”。 [4]是處:到處,處處。
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
翠:一作“綠”。 [5]苒苒:茂盛的樣子。
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遙遠。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一作“長望”。
[9]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10]爭:怎。
⑾恁:如此,這般。 [11]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游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引?!赌芨凝R漫錄》作晁補之語)。
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樓颙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里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
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 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并茂。
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干”等。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
這自然有助于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二)采蓮令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時情苦。 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
千嬌面、盈盈佇立, 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
貪行色、豈知離緒。 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
更回首、重城不見, 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評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曉,執手相送,情何以堪!這首送別詞,既表現了送行者的無限 依戀,也抒寫了行人的感懷。
把送別和別后相思的情景,層層鋪開。深刻細致地寫出了 人物的感受。
最后以景結情,倍覺有情。全詞鋪敘展衍,層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轉。
不僅情景“妙合”,而且寫景、抒情、敘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體現了柳詞的特 色 (三)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面。
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后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
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四)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
“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皝幸小?,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按撼睢?,即懷遠盼歸之離愁。
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
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盁o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
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
“終不悔”。
賞析一下下面的這首柳永的詩?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
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
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
《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在農歷七月。
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
“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彼膽偃嗽诙奸T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
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
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
“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
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
“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
“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敖裣比湎s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
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隙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币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的作品中有哪些千古名句
《雨霖鈴·秋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秋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秋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雨霖鈴·秋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八聲甘州》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夜半樂》敗荷零落,衰楊掩映
《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八聲甘州》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對月臨風,空恁無眠耿耿,暗想舊日牽情處。
相思不得長相聚。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
《鶴沖天·黃金榜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黃金榜上》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
柳永雨霖鈴佳句賞析
第一句:把離別時極其悲傷的感情色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從古至今,多情的人在離別的時候都容易傷感。這半句他想要說的是:離別傷感,自古皆然,我本是多情之人,傷感就不足為怪了。后半句是說,傷感也就罷了,但離別的時候偏偏又碰上了這么個陰冷凄涼的秋天,心中的傷感實在是無法承受得了。后半句中用“更那堪”三個字,把離別時極其悲傷的感情色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第二句: 把分別后自己一人獨處時凄涼的景況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這句是接上句來說的,是想象離別后的景況:現在我們離別,今天晚上當我醉酒醒來的時候,一個人看到的是舟停柳岸,曉風習習,柳絲飄拂,天邊一輪殘月高掛樹梢。這種情景,把自己一人獨處時極其孤寂凄苦冷落的景況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這兩句話相互烘托,相互陪襯,把一對戀人在生離時內心那種纏綿、凄楚、哀怨、無奈的心情極其生動的描述了出來。
少年游 柳永 詩詞鑒賞
[賞析] 從內容看,送客霸陵,折柳送別是自漢以來的風俗。
首句寫暮色蒼茫,楊柳如煙,明暗處,霸橋橫臥?!帮L物盡朝前”,囊括了人世間離鸞別鶴之苦,也涵概了蒼海桑田變遷。
上片后3句,寫因為屢經攀折,原本纖細柔軟的柳條竟至憔悴衰敗,可見人間別離頻、別恨深。 換頭2句, 霸橋前又時當秋日黃昏,日晚秋老夕陽照,蕭瑟的秋光更慘淡,酸楚的心靈又黯然。
離思別緒綿延不盡到草地水邊。 下片末兩句,正在離思縈懷之時,《陽關》的離別曲又勾起那深情餞別席上的離愁,和如今霸橋前的別恨,怎不令人肝腸寸斷?末句寫出自己帶著深深的別離愁情倚著船漿孤身飄零而去的愁苦況。
從表現手法看,“衰楊古柳”句,詩人借傷柳以傷別,一反古人“樂景寫哀情”做法,以哀景映襯手法,更加突出了人間離恨之深?!半x思滿蘅皋”是詩人用夸張的方法,形容離愁之多,無所不在,更能牽動讀者的心弦。
“獨自憑蘭橈”句,收景出人,以人物行動見意,把讀者引入詞情最苦處,收束有力,余味不盡。羈旅與感昔雙惆悵、互渲染,悲秋離愁渾然劃一,風景人事有機交融,含情綿邈,此詞十分了得。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今宵”兩句設想今夜酒醒之后,只見曉風殘月的楊柳岸,不見心上人的凄涼寂寞。雖是虛擬,但寫得情景交融,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碧摼皩崒?,明寫景,暗寫情,名句絕妙。
曉風殘月,設想酒醒后岸邊之景。這里,“曉風殘月”更是依依惜別之情。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試想,今夜酒醒之時,不見心上之人,只對著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如鉤,這情景該是多么令人傷情?無怪有人以此句來代表柳詞,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觸動離愁的意象來淋漓盡致地表現這種無法排遣的愁懷。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的絕美古詩詞名句賞析,柳永的雨霖鈴賞析